不得不说,盒马已经成为时令预制菜营销的一个缩影。
在预制菜销售“一线”,继春季争“鲜”之后,炎炎夏日,清爽祛燥的水生蔬菜又成为盒马时令菜篮子C位单品。
走进盒马超市,至鲜的“水八仙”已经陆续上架,包含崇明茭白、湖北藕带和睡莲梗、太湖莼菜、洪湖莲藕等,消费者可以在盒马一站式购齐。
△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水八仙”是江南时鲜蔬菜的地方特色代表,又称“水八鲜”,指菱角、荸荠、鸡头米、水芹菜、茨菰、茭白、莲藕和莼菜8种水生植物。它们各有时令,从夏到秋陆续成熟,正所谓“春有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除了夏季时令菜,今年春菜季,盒马便推出了“咬春八鲜”系列,从2月中旬到4月,一共上市近40种现成的春季新菜。除了春笋、香椿等时令蔬菜制作的菜肴外,大比目鱼、鲥鱼、秋刀鱼等也作为即食食品上线,“游”到全国,让消费者可以大饱口福。
盒马还把许多其他地方特色的小众菜带出当地,如南京的菊花脑、淮安的蒲菜、甘肃的沙葱、河南的荆芥、乌兰察布的贝贝南瓜等地方美食,都通过盒马来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为“盒区房”用户带来味觉惊喜,助推地方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这些时令菜作为鲜味食材代表,讲求一个时令性与新鲜度,在保证其新鲜度上,可以说盒马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把“时令菜”做大背后
考验企业多个环节
时令菜具有季节性、动销快、地域性等特点,例如香椿,因为季节短产量小,售价高、销量好,但市场供应稀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养生需求的加大,时令菜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毋庸置疑,时令菜是零售、餐饮企业出圈、获客的好机会。但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背后涉及到企业的选材标准、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门店管理、产品标准化等众多环节。
以盒马为例,2016年左右开始,预制菜供应链布局就已经展开,从上游的产地乡村,到中央厨房,到物流网络、再到前端的货架管理,这些积累是现在推出时令预制菜的基础。
盒马预制菜负责人陈慧芳曾表示,过去5年,盒马在全国建起了300条鲜食供应链。2022年开始,盒马在全国各地自建的供应链中心也相继投产,这意味着盒马的预制菜供应体系可以做到覆盖面更广、运输链路更短。得益于供应链体系的支撑,盒马可以跟随时令快速切换菜单,为消费者提供又新鲜又应季的鲜品预制菜。
除了盒马,叮咚买菜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春菜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24%。春菜中的‘七头一脑’——香椿头、荠菜头、草头、豌豆头、马兰头、枸杞头、小蒜头和菊花脑,占据了销量的半壁江山。其中,香椿依旧保持着贵身价。
2月期间,”叮咚买菜还发布“招贤令”,有意广结供应生态伙伴,宣布预计将投入50亿元招募“预制菜合伙人”,通过全产业链的合作来打造预制菜生态供应链。
与其说是电商、餐饮企业看上了时令菜的‘尝鲜’市场,倒不如说是市场竞争,乃至需求侧的变化推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因为目前为止,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熟知的佛跳墙、松鼠鳜鱼、猪肚鸡、炸子鸡等菜品一直是市场上预制菜的主力。市面上以时令蔬果为原料的预制菜肴长期缺位。
当大量企业开始涌入预制菜赛道时,商品同质化的问题也会凸显,竞争愈发激烈,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零售电商乃至餐饮品牌开始思考如何走出研发差异化之路。
供应链和冷链的升级,促使很多零售商能够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当季食材的加工生产和运输。
供应链下乡,农产品出圈
随着预制菜品牌纷纷自建供应链,升级和完善也逐步下沉至田间地头的农户生产加工中。
而时令菜可以“被预制菜”,这背后隐含着“供应链下乡”带来的重大机遇。
打破时空局限,让农产品出圈,可能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也许这是直观的。
有参与采购的预制菜行业人士表示,以笋为例,它的时效性很强,以前新收的笋一半要做长保处理,用作出口,的50%供应给江浙沪的线下餐饮渠道。现在通过预制菜等形式,笋可以卖到全国。
藕带,是湖北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之一,以前藕带主要供给华中地区。从2018年起,盒马采用先进的锁鲜技术和冷链物流,借助的数字化订货系统,将湖北藕带卖到了上海、北京等全国城市。自此,原本小众的藕带成了盒马夏季时节的抢手货,很多企业和采购商甚至会跑去当地抢购,收购价格一下子上去了。湖北华贵食品集团是国内莲产业头部企业,公司销售总监倪国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为止洪湖藕带的总销量至少翻了10倍。
△湖北洪湖盒马村——9000亩藕带种植基地源头直供。
从预制菜行业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也会带来极大的产业力量。
无论是春笋还是夏季的藕带,当市场销路打开,消费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加入到这个产业的农户数量就变多了,这会带来一种“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元化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也借此提高了收入。
业内人士还表示,农产品接入预制菜市场供应链体系,无形中会为“智慧农村”带来数字化机遇;与“供给侧助农”相比,将时令蔬菜做进“预制菜”,很大程度上是从“需求侧”出发,为农产品带来升级。
以前的预制菜以B端市场为主,因为做不到远距离运输,绿叶菜很多都是就地供给。现在以发展C端市场为契机,企业通过冷冻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供应链、数字化等领域的努力,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倾向于时令季节、贴合日常的东西,并实现“农业+”。
整体来看,近年来,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业,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例如腾讯的“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项目,针对当地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产业企业进行帮扶,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其赋能;包括阿里和拼多多在内,其实科技助农和乡村振兴一直是各家企业努力的方向。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这无疑给正在飞速发展的预制菜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可以说,预制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今,面对预制菜市场消费同质化难题,不破不立。除了安全、新鲜、速度,预制菜能满足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饮食结构的需求,将是产业成败的关键。
预制菜产品更应充分挖掘特色食材,开发更具特色化、差异化、时令化的预制菜产品,让预制菜像外卖、速食一样广泛渗透进消费者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