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惠州对252-001-11精(蒸)馏残渣资源化利用目前有哪些成熟技术
252-001-11 精(蒸)馏残渣属性与惠州处置背景
(一)残渣核心属性界定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252-001-11 精(蒸)馏残渣特指炼焦过程中蒸氨塔残渣和洗油再生残渣,属于 HW11 类危险废物。其核心特征表现为 “三高一复杂”:
高有机物含量:含酚类、多环芳烃等可燃有机组分,热值可达 25-35MJ/kg,具备能源回收潜力;
高毒性风险: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若处置不当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高含水率:蒸氨塔残渣含水率通常在 40%-60%,洗油再生残渣含水率约 20%-30%,需预处理降低处置难度;
成分复杂:除有机物外,还含硫、氮、氯等元素及铁、硅等无机杂质,资源化利用需兼顾纯度与环保性。
(二)惠州产业背景与处置需求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与炼焦产业基地,惠州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形成了完整的炼化 - 焦化产业链,252-001-11 残渣年产生量达数千吨。传统填埋处置方式不仅需承担 2000 元 / 吨以上的危废处置成本,还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与环境风险压力。在此背景下,惠州企业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出多项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成熟资源化技术,实现从 “成本中心” 向 “价值中心” 的转型。
惠州主流成熟资源化技术体系及应用
(一)高热值利用技术:焚烧发电与热能回收
该技术基于残渣高有机物含量特性,通过精准焚烧实现能源转化,是惠州炼焦企业应用Zui广泛的技术路径。
核心工艺原理
采用 “预处理 - 精准焚烧 - 烟气净化 - 热能回收” 一体化流程:先通过板框压滤机将残渣含水率降至 30% 以下,再与煤泥、生物质等辅料按比例混合均质,送入立式焚烧炉在 850-1100℃下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转化为蒸汽或电能,烟气经 “布袋除尘 + 湿式静电除尘 + SCR 脱硝” 组合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
惠州企业实践案例
惠州某大型焦化企业于 2023 年建成残渣焚烧发电系统,参考燕山石化焚烧炉改造经验,将处理能力提升至 350 公斤 / 小时,具体运行参数如下表所示:
运行指标 | 设计值 | 实际运行值 | 环保标准限值 |
焚烧温度 | 950±50℃ | 930-980℃ | ≥850℃ |
残渣处理量 | 8.4 吨 / 天 | 7.8-8.2 吨 / 天 | - |
蒸汽产量 | 15 吨 / 小时 | 14.2-14.8 吨 / 小时 | - |
颗粒物排放 | ≤10mg/m³ | 3-8mg/m³ | 30mg/m³ |
氮氧化物排放 | ≤100mg/m³ | 75-92mg/m³ | 200mg/m³ |
单位处理成本 | 850 元 / 吨 | 820 元 / 吨 | - |
技术优势与适配场景
优势:处理周期短(单批次处理仅需 2-3 小时)、减量化率达 90% 以上,且能实现能源自给(吨残渣可发电约 800kWh);
适配场景:适用于残渣产生量大(日产量≥5 吨)、周边有热能需求的炼焦企业,如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内的联合焦化装置。
(二)有价组分提取技术:湿法冶金与材料再生
针对残渣中含有的金属杂质与有机组分,惠州企业开发出 “分级提取 + 材料再生” 技术,实现资源梯级利用。
核心工艺体系
该技术分为两大分支,具体流程与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技术分支 | 工艺步骤 | 关键设备 | 提取效率 | 产物用途 |
金属提取技术 | 1. 酸浸:采用 5% 硫酸溶液常温浸出 2 小时2. 净化:添加硫化钠去除重金属3. 结晶:蒸发浓缩获得硫酸盐晶体 | 搅拌反应釜、板框压滤机、蒸发器 | ≥85% | 铁盐用于污水处理絮凝剂 |
有机组分再生技术 | 1. 蒸馏:真空条件下 180-220℃蒸馏分离2. 精馏:塔板精馏提纯洗油组分3. 改性:添加稳定剂制备燃料油 | 真空蒸馏塔、精馏塔、改性反应釜 | ≥70% | 再生洗油回用于炼焦工序、燃料油用于工业锅炉 |
惠州产业化应用
中海油惠州石化联合本地环保企业开发的 “残渣有价组分综合回收系统” 已稳定运行 2 年,该系统借鉴废催化剂金属回收经验,为每批次残渣建立 “成分身份证”,实现精准提取。2024 年数据显示,该系统年处理 252-001-11 残渣 1200 吨,生产再生洗油 840 吨、铁盐产品 210 吨,直接经济效益达 480 万元。
技术瓶颈与突破措施
瓶颈:有机组分蒸馏过程中易产生结焦,导致设备堵塞;
突破:惠州企业通过优化蒸馏温度曲线(采用 “梯度升温” 模式)并添加防结焦助剂,将设备清理周期从每月 1 次延长至每季度 1 次,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

(三)建材化利用技术:改性制砖与填料再生
参考生化污泥建材化经验,惠州企业将处理后的残渣与无机材料复合,开发出环保建材产品,实现大宗利用。
核心生产工艺
预处理:将残渣经焚烧减容后(焚烧灰渣含水率≤10%),破碎至粒径≤5mm;
配比混合:按灰渣 30%、水泥 15%、粉煤灰 40%、外加剂 5% 的比例混合;
成型养护:压力 15MPa 下压制成型,常温养护 28 天后出厂。
产品性能与合规性
惠州某建材企业生产的残渣基环保砖已通过 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检测,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性能指标 | 检测值 | 国家标准要求 | 合规性 |
抗压强度 | 15.2MPa | ≥10MPa | 合格 |
吸水率 | 12.5% | ≤20% | 合格 |
重金属浸出浓度(铅) | 0.03mg/L | ≤0.3mg/L | 合格 |
放射性水平 | 内照射指数 0.52 | ≤1.0 | 合格 |
经济与环境效益
该技术实现吨残渣处置成本降至 500 元以下,较填埋处置节省 70% 成本;每利用 1 吨残渣可替代 0.8 吨天然黏土,年减少土地占用约 3 亩,已在惠州惠阳区建筑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四)协同处置技术:水泥窑与炼油装置共处置
依托惠州发达的建材与石化产业,残渣协同处置技术成为 “就近利用” 的重要路径,主要分为两类:
水泥窑协同处置
惠州塔牌水泥等企业采用 “残渣预处理 + 窑尾烟室喷射” 工艺,将脱水后的残渣与煤粉混合,通过专用喷枪送入水泥窑分解炉(温度 850-950℃),残渣中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提供热能,无机杂质转化为水泥熟料组分。该技术处理能力达 20 吨 / 天,且能省去单独焚烧的烟气处理成本,吨处置费用仅 600 元。
炼油装置协同加工
大亚湾石化区内企业将精制后的残渣作为 “补充原料” 送入延迟焦化装置,与原油按 1:20 的比例混合加工,残渣中的有机组分转化为焦炭、汽油等产品。2024 年该模式已处理残渣 800 吨,为企业节省原料成本 160 万元,实现残渣 “零外排”。
惠州资源化技术支撑体系与质量控制
(一)全链条质量管控措施
惠州企业借鉴食品接触材料全流程管控经验,建立了覆盖 “残渣接收 - 处理 - 产物出厂” 的质量控制体系:
原料端管控
建立残渣溯源档案,记录产生企业、成分分析报告(含热值、含水率、重金属含量等 12 项指标)、运输信息;
实施 “抽样检测准入制”,每批次残渣抽样比例不低于 5%,重点检测硫含量(控制≤3%)与氯含量(控制≤0.5%),避免腐蚀设备。
过程端管控
设备校准:焚烧炉温度传感器每月校准,确保温度偏差≤±5℃;蒸馏塔压力仪表每季度送检,精度达 ±0.01MPa;
平行试验:有价组分提取过程中设置 2 组平行样,相对偏差控制≤3%,确保提取效率稳定。
产物端管控
能源产物:发电用蒸汽需检测含盐量(≤0.5mg/L),避免汽轮机结垢;
材料产物:环保砖每批次抽检 10 块,重金属浸出检测覆盖率 ;
合规认证:所有资源化产物均委托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进行第三方检测,获取合规证明后方可出厂。
(二)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撑
本地技术研发平台
惠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 “石化固废资源化实验室”,重点突破残渣高效脱水、有机组分定向分离等关键技术,已获发明专利 6 项,其中 “真空低温蒸馏提油技术” 使有机组分提取效率提升 15%。
政策激励措施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残渣资源化企业给予 “处置补贴”,按吨残渣 200 元标准发放;
对采用新技术的项目提供Zui高 500 万元的技改资金支持,推动焚烧发电尾气脱硝技术升级。
技术对比与发展建议
(一)主流技术综合对比
技术类型 | 处理能力 | 投资成本 | 经济效益 | 环保风险 | 适用企业类型 |
焚烧发电技术 | 高(≥5 吨 / 天) | 高(≥2000 万元) | 高(发电收益 + 补贴) | 中(需严控烟气) | 大型炼焦企业 |
有价组分提取技术 | 中(1-5 吨 / 天) | 中(800-1500 万元) | 高(产物销售收益) | 低(封闭化处理) | 环保科技企业 |
建材化利用技术 | 高(≥10 吨 / 天) | 低(300-500 万元) | 中(建材销售收益) | 低(稳定化处理) | 建材生产企业 |
协同处置技术 | 高(≥20 吨 / 天) | 低(≤200 万元) | 中(节省原料成本) | 低(产业协同) | 水泥 / 炼油企业 |
(二)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技术升级路径
开发 “智能化预处理系统”,通过在线光谱分析实现残渣成分实时监测,自动调整处理工艺参数;
推广 “焚烧 - 提取 - 建材” 多技术耦合模式,例如焚烧灰渣用于制砖,有机蒸汽用于发电,实现资源Zui大化利用。
产业协同建议
建立惠州 “炼焦残渣资源化联盟”,整合炼焦企业、环保企业、建材企业资源,实现残渣集中收集、分类处置;
依托大亚湾石化区 “无废园区” 建设,规划年产 5 万吨的残渣综合利用中心,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政策完善方向
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协同处置企业纳入补贴体系;
建立资源化产物溯源平台,实现 “从残渣到产品” 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提升市场认可度。
广东惠州依托炼焦与石化产业基础,已形成以 “焚烧发电为主体、有价组分提取为高端、建材化与协同处置为补充” 的 252-001-11 精(蒸)馏残渣资源化技术体系。这些技术通过全流程质量管控与产业协同创新,不仅解决了危险废物处置难题,更实现了 “环境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的统一。

| 成立日期 | 2015年09月16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钟贵艳 | ||
| 注册资本 | 50 | ||
| 主营产品 |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有害物质检测,电池相关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电子电器产品和材料可靠性,商城质检,环境检测、金属材料分析,纺织品、鞋类、皮革检测,玩具产品检测,建材与轻工产品检测,食品、药品、化妆品 | ||
| 经营范围 | 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玩具、服装、厨卫用品、工业用品、办公用品、建筑材料、农产品、安防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 ||
| 公司简介 | 中科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英文"zhongketechnicalservices(shenzhen)co.,ltd",简称"cst")是一家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与国际、国内各行业众多知名大型企业,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检测技术服务,并深入参与产品研发过程,承担重要研发检测及数据分析工作,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