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水壶进行德国LFGB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时,主要有以下测试项目:
感官特性测试
气味测试:检查运动水壶是否散发异常气味。将水壶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通过嗅觉判断是否有刺鼻、难闻或其他不寻常气味,确保盛装饮用水时不会因自身气味影响水质和口感。
味道迁移测试:把运动水壶装满模拟食品溶液(如去离子水),放置一定时间后,品尝溶液是否有异样味道,以此评估水壶是否会向食品迁移不良味道。
迁移测试
重金属迁移:检测铅、镉、汞、铬、镍等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这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能累积,损害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将水壶浸泡在规定的模拟食品溶液(如不同酸碱度、不同脂肪含量的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和温度条件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专业分析技术测定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判断是否符合LFGB规定的限量标准。
其他物质迁移:检测增塑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等添加剂以及聚合物单体的迁移情况。这些物质可能源于水壶的生产原料或加工过程。若迁移量过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分析手段,精准测定模拟食品溶液中这些物质的含量。
微生物限量测试
细菌总数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等标准方法,检测运动水壶内壁表面的细菌数量。将水壶经过适当处理后,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时间条件下,统计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判断是否在LFGB允许的细菌总数范围内。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运用合适的培养和检测方法,确定运动水壶上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若这些微生物超标,在使用水壶盛装饮用水时,易导致水质恶化,危害健康。
物理性能测试
耐温性测试:评估运动水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将水壶分别置于高温(如接近其使用时可能遇到的Zui高温度,例如热水注入后的温度)和低温环境(如冷冻环境)中一定时间,观察其是否出现变形、破裂、脆化等现象。例如,塑料材质的运动水壶在高温下可能变软变形,低温下可能变脆易碎,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水壶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密封性测试:检查运动水壶的密封性能,确保在正常使用和携带过程中不会漏水。通过向水壶中注水,模拟日常使用中的晃动、倒置等情况,观察是否有液体渗漏。良好的密封性不仅能保证水壶的正常使用,还能防止水与外界环境接触,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抗摔性测试:模拟运动水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受到的掉落、碰撞情况,通过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或进行撞击试验,检测水壶是否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不破裂或损坏。如果水壶抗摔性差,在意外掉落时可能会破裂,无法继续使用,碎片还可能造成伤害。
化学稳定性测试
耐化学试剂性测试: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试剂(如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等)与运动水壶接触,观察其表面是否发生腐蚀、溶解、变色等现象。这有助于评估水壶在接触不同化学性质物质(如某些运动饮料可能具有一定酸碱度)或清洁用品时的化学稳定性,确保其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保持安全性能。
材料成分分析:通过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运动水壶所使用材料的具体成分。明确材料成分有助于判断其是否符合LFGB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是否含有潜在的有害物质。例如,确认塑料水壶是否使用了合规的食品级塑料原料,金属水壶是否含有过量的有害重金属杂质等。